《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与实践》新书发布

发布日期:2024-07-31 19:22:27

7月27日,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展第二天持续火热,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倾力推出的理论新书《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与实践》一书隆重发布。该书作者、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羽,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原总经济师、博士生导师李璐瑶,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刘玉超等嘉宾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相关领导出席活动新书发布会。

 

宁夏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何志明在致辞中介绍,《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与实践》一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撰写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演变、中国共产党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理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深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内涵,并结合医药、交通、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等典型实践进行了阐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践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证,更是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

 

 

嘉宾为新书揭幕

王羽在现场介绍了本书的创作背景、时代价值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作用。他说,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是创作《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与实践》一书的初衷。

 

本书作者与嘉宾现场分享点评

李璐瑶认为,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公式,提出了新质劳动者队伍、新质生产工具、新质生产关系、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等结构要素指标,并结合新质生产力在行业和场景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剖析,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这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创新。

刘玉超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通过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该书系统系统论述了新型工业化、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以及“四链”融合发展、“四化”深度发展等方法和路径,全面阐述了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措施,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价值。